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社会发展变革纪实

2014-03-14 09:53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西藏民主改革后,按照我国《宪法》规定,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政治权利。图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行使神圣权利,参加投票选举。本报记者姚海全摄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坐在自家宽敞明亮的退休房里,听着音箱里传出的才旦卓玛优美动听的歌声,西藏大学原副校长色觉卓嘎感慨地说:“度过寒冬的人,最懂得阳光的温暖。如果没有西藏的解放和民主改革,就没有西藏繁荣稳定的今天,我们这些农奴就不可能成为国家的主人、知识的主人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她的话,道出了西藏各族群众共同的心声。

  半个世纪前发生在雪域高原的深刻社会变革——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成为西藏历史发展的根本转折。

  历史抉择

  ——民主改革是西藏百万农奴的强烈愿望,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社会制度,是政教合一、僧侣贵族专制的封建农奴制度。占总人口不到5%的三大领主占有95%的土地和农奴、奴隶,占总人口90%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土地所有权,他们的人身依附于农奴主,其收入的绝大部分为农奴主所有,终年不得温饱,领主可以任意役使甚至杀害他们。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西藏和平解放。但西藏的社会制度仍然是“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社会,近百万农奴仍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

  1959年3月,原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撕毁了“十七条协议”,发动了武装叛乱,他们表面上打着“反对汉人”的旗号,实际上是阴谋分裂祖国,反对西藏百万农奴强烈要求的社会改革。他们的叛乱很快被平息,这为在西藏顺利进行民主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59年3月下旬,西藏民主改革正式开始。开展了“三反”(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制度、反对人身依附制度)和减租减息运动,解放家奴,废除人身依附。在寺庙里,坚决打击披着宗教外衣的叛乱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废除寺庙中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建立寺庙民主管理制度,保护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

  到1961年,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西藏千百年来形成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广大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成了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也成了自己人身的主人。昔日的农奴们欢天喜地地得到了土地证,得到了房屋、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世世代代的梦想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当熊熊的烈火烧掉地契、债约时,农奴们围着火堆日以继夜地歌舞狂欢,欢乐的泪水流湿了他们的氆氇衣衫。从此,西藏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变化

  ——民主改革使西藏人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

  民主改革后,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旧西藏的法典被废除。新中国宪法和法律保障了西藏人民人人享有生命与人身安全的权利。

  民主改革结束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专政的政治制度,实行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按照新中国宪法,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法律所规定的一切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所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他们踊跃参加选举,并由此产生了自治区各级权力机关和政府。一大批翻身农奴和奴隶担任了自治区各级领导职务。

  经济发展

  ——民主改革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道路

  民主改革以前,西藏的生产力极其低下。1950年,西藏只有一座简陋的造币厂和一座125马力断断续续发电的小水电站,民族传统手工艺依靠的是手工作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工业生产。民主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的生产资料所有权,调整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道路。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数据显示,西藏民主改革初期的1959年,西藏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到2007年这一数据为34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8.9%。特别是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生产总值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年均增长13%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的富有西藏特色的工业生产体系。2007年,西藏工业增加值达25.71亿元,是1959年民主改革时0.15亿元的171.4倍。

  人民富裕

  ——民主改革使西藏各族人民走上了幸福的康庄大道

  50年前的春天,凯松庄园的400多名农奴自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就从这个小小的村落拉开了序幕。在近半个世纪里,位于西藏雅砻河谷的凯松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少家庭盖起了藏式小楼;200多户居民已拥有123辆拖拉机和汽车;凯松人冲破“经商耻辱”的旧观念,开起商店和饭馆;1992年国家投资75万元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正规学校,凯松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45岁以下的成年人通过夜校学习已全部脱盲。

  凯松人生活的变化只是西藏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缩影。

  民主改革5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藏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据统计结果,2008年,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170元;全区共有17万户、86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以水、电、路、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有699个行政村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5万农牧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水,17.7万农牧民用上方便快捷的电。

  “日子好了,腰包鼓了,心情也舒畅。我们是打心眼里感谢祖国,感谢伟大的党!”达孜县农民巴桑顿珠看着满仓的粮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五十年岁月匆匆走过,顾盼往昔,岁月如歌。五十年沧海桑田,雪域高原,绽放异彩。在祖国大家庭温暖的怀抱里,在全国各族人民无私的援助下,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西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责编: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