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52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编者按: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位于拉萨市西郊鲁定路,现存档案140多个全宗,数百万件(册),保存了自元代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七百余年的珍贵文献。 中国西藏信息中心、西藏文化网近日走访了西藏档案馆,和读者一起了解这些珍贵的档案,以及它们身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们。
西藏历史档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宝藏,对西藏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西藏历史档案的保管条件得到了改善,管理手段也日趋科学,抢救修复工作从无到有,有序开展。 尼玛扎西今年46岁,是西藏档案馆技术处的处长,也是技术处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他向我们介绍说,从上世纪80年代,针对馆藏档案的数量多、内容丰富、年代久远、破损严重的情况,档案馆建立了档案保护技术部门,现在有三个部门:档案修裱科、缩微声像科、微机中心。 档案修裱科是档案修复的重要部门,主要是利用我国传统的修裱工艺,对破损档案进行抢救。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在1981年时,派人员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学习。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基本掌握了档案修裱技术。1986年又从社会上统一招考5名藏族女生,专门学习档案的修复技术。 尼玛扎西说:“档案修复工作跟绣花一样,需要细心和耐心。”当年招的5名女生,先后到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学习修裱技术。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档案的破损程度减少到最低,使祖先留下的档案资源得以有效的保存、开发和利用。 经过二十几年的修复,自治区档案馆所抢救的档案有十几万件。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历史档案的抢救工作,去年自治区档案馆通过上海档案馆,引进了一台大幅面的纸浆补洞机,把传统的手工修复和现代化的技术结合起来,加快了历史档案的抢救工作。 当谈到目前工作中的困难时,尼玛扎西说:“技术处现有工作人员18人,平均学历为大专,素质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方面。国家要求档案数字化,目前数字化专业毕业的人才还是比较少。” “我觉得档案工作是比较重要的工作,虽说待遇比不上其他工作,但我觉得我干对了这项工作。为了延长档案寿命,为了档案更好的发挥作用,自己能为档案事业多做一些工作,我很荣幸”。尼玛扎西自豪的说。(感谢西藏自治区档案馆依苏老师在采访过程中提供的协助)
(责编: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