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牧区:用事实解读的三项政策

2014-03-13 21:46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现在走进西藏农牧区,走进农牧民的生活,许多人有同一个感受:西藏的农牧民享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好政策!

  1959年的民主改革使得西藏的社会制度发生了跨越千年的变革,百万农奴翻身成为自己的主人。50年来,西藏广大农牧民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伴随着这种提高的,是中央的特殊关怀,以及在关怀下出台的许多有别于其他许多农村地区的民生政策。

  让我们在教育、住房和医疗这三项令人关注的民生话题上,用政策来解读西藏农牧民的幸福生活。

  “三包”政策:中国最早的“义务教育”

  从1985年起,西藏对农牧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了一项被称为“三包”的政策,即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义务教育”,用农牧区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有了‘三包’政策,小孩到学校上学,家里没有一点负担”。

  1985年至今,西藏对“三包”政策先后进行了6次修改,完善了相关内容、调整了受益范围。随着西藏物价水平的上涨, “三包”标准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最初的学生每学年最高可享受的353元提高到现在的1450元,基本满足了农牧区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中学有1223名农牧民子女享受到了“三包”政策,目前的经费标准是每人每学年1450元。校长巴珠说:“这样的标准基本上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所有生活和学习费用都包括了。”

  据巴珠介绍,1450元中1250元是伙食费,200元是学生的学习用品和装备费。经费不发到学生手中,由学校统一安排使用。

  每天的早餐,学校食堂会做馒头、包子、稀饭、鸡蛋和酥油茶、糌粑。中餐和晚餐是米饭和6个菜,其中以荤菜居多。巴珠说:“食堂的饭菜都是向学生敞开供应的,还没听说学生在食堂没吃饱的情况发生。”

  此外,学生的日常用品诸如毛巾、牙刷、盆子、碗、被子、床单和枕头,以及校服、作业本和钢笔等,都是学校利用“三包”经费向学生免费提供。

  初一学生蒋涛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每星期只给20元零花钱,用于买点零食和周末回家的汽车票,“20块钱完全够用了,在学校里吃住都不花钱,还吃得很好。有时候20元钱还会有剩余”。

  巴珠说,学生的“三包”经费是一条“高压线”,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学生身上。这是政府对农牧民子女的特殊关心,学校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这项政策。

  “三包”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快了义务教育普及步伐,对做好中小学校控辍保学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牧民的负担,调动了广大农牧民“送子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民族的综合素质。

  据统计,2008年,西藏73个县(市、区)已全部实现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其中70个县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文盲率下降到2.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初中入学率达到92.2%。

  安居工程:百姓盖房,政府给钱

  在藏历新年前夕,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热荣乡四村村民仓白卓玛搬进了由政府帮助修建的2层楼新房。这位五保户说:“新房里面过新年的感觉,像是到了天堂。”

  虽然热荣乡在去年10月遭受了罕见的雪灾侵袭,但是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这栋两层楼的房子如期竣工。仓白卓玛说,修新房子家里没有花一分钱,总共2.5万元的修房款由政府全额补助。此外由于家里没有多余的劳动力,村委会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可以说我是看着房子修起来的”。

  仓白卓玛住了18年的老房子就在新房附近。这是一个只有两个房间、30多平方米的土房子。她说:“房子里面很挤很黑,窗户外就是牛圈,差不多人和牛住在一起了。”

  新修的房子有120多平方米,实现了人畜分居。仓白卓玛说:“这么宽的房子,我和女儿两个人根本住不完。”

  仓白卓玛享受的这一政策是西藏2006年开始实施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十一五”期间,西藏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力争使全区80%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

  按照农牧民安居工程不同类型,西藏自治区财政制定了相应的补助标准。农房改造每户补助1万元;游牧民定居每户补助1.5万元;一般贫困户扶贫搬迁每户补助1.2万元,绝对贫困户扶贫搬迁户每户补助2.5万元;地方病重病区群众搬迁每户补助资金2.5万元;边境县乡“兴边富民”工程每户补助1.2万元。

  2008年,西藏自治区安排资金6.8亿元,解决了5.78万户农牧民群众的安居问题,31.2万农牧民搬进了安全适用的住房欢度藏历土牛新年。

  住院分娩:不仅免费还给补助

  过去受传统观念、习俗以及交通不便的影响,西藏不少妇女选择在家里分娩,从而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事件时有发生。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的孕产妇死亡率是百万分之五千,新生儿死亡率是43%。

  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妇女次仁卓嘎告诉记者,她的前三个小孩都在家里出生,但是他们都没有活过两个星期。她说,当时认为“在医院里生孩子不吉利,产妇会大出血的”,甚至怀孕都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

  近年来,西藏采取了多项措施鼓励农牧民孕产妇住院分娩。从2002年开始,住院分娩的产妇可以免费获得一套婴儿衣服。到了2007年,对住院分娩的妇女和她们的陪护者的奖励已经分别涨到了30元和20元。农牧民不仅能报销到医院的路费,还能享受免费住院和分娩。

  婴儿一出生就接受体检,然后被注射一系列免费疫苗——百白破、卡介苗、乙肝、麻疹等。医生会到产妇家回访三次,分别是在孩子出生后的一周、一个月和三个月。

  同时,西藏还积极组织经过培训合格的接生人员,对那些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实行接生,并且免收其发生的医药费用。

  拉孜县卫生局局长多杰普拉说,各项住院分娩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000年以前拉孜县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只有16%,而现在已经达到了62.4%。

  27岁的次仁卓嘎第四个孩子是在医院出生,她现在正在哺育孩子健康成长。她说:“如果一开始就到医院去生小孩,我的前三个小孩就不会死去。”

  次仁卓嘎说,医院的接生条件很好,医生的水平也很高。不仅不收一分钱,还会发给孕妇和家人一些钱,小孩出生后还能得到医院的很多免费保健,“现在我要给村里的人说,还是到医院生小孩好,能够保得母子平安”。

  据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统计,目前孕产妇死亡率为百万分之254.6,新生儿死亡率为2.71%。越来越多的母亲享受安全卫生的住院分娩。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