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44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谈起邦村的巨变,村党支部书记罗布脸上显出自豪之情。
邦村地处聂拉木县樟木口岸,位于则米拉山上,海拔2200米。这里气候湿润,树木翠绿,风景秀美,资源丰富。中尼公路沿村穿过,交通便利。目前全村有68户人家,255人。但很难想到,这个占有众多优势的边陲小村,就在几年前却还是一个出了名的“穷窝子”:照明没有电,群众用酥油灯照明,用水要去很远的地方背,当时没有公路,群众买粮食、打柴等都得翻山越岭。有的群众还靠政府救济,靠吃供销粮度日。 “辛辛苦苦干一天,挣不回一包烟”,这是村里当时的写照。
“穷则思,思则变。”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邦村发展,是历届村委会班子都在考虑的大事。尤其是在2002年,罗布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村委会在认真分析邦村利弊条件的基础后,决定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建沙场,修公路,搞运输。由于找对了发展路子,几年下来,邦村群众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村里也有了集体资金。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邦村成立了牧场养殖点,修建了村委会活动室,建立了村级广播电视无线网,正在建设的夏尔巴民俗度假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邦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7年,邦村群众人均纯收入达8400多元,今年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大关。”站在邦村的石阶上,罗布介绍说,“即将完工的民俗度假村,通过实行股份制经营,将收入的70%分给村民,30%作为村子滚动发展资金。”这样,今后不仅群众有了更多的收入,而且村委会有了更多资金,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物质生活逐步满足的同时,邦村群众也加快了提升精神生活的步伐。记者看到,邦村“6+1”村级广播电视无线网,几乎使家家户户群众都能免费收看到西藏电视台1、2频道和中央电视台1、2频道等电视节目;文化活动室不仅提高了群众的文化修养,还增添了他们的生活情趣。
如今,这个在群山掩映下的小村,交通便利,村容整洁……处处洋溢着现代新农村气息。更值得一提的是,“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的感人事迹就是从这个小村传向全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