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高原春耕忙——西藏春耕生产见闻

2014-03-13 21:44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4月20日,西藏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农民在开耕青稞地。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4月20日,西藏堆龙德庆县德庆乡农民在开耕青稞地。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4月的拉萨河谷,杨柳吐绿,桃花绽粉,阡陌间农民们正忙着春耕春播。在拉萨市郊堆龙德庆县羊达乡羊达村,50岁的村民次曲和另外5个同伴正在为嘎玛家的田犁地,伴随着6台拖拉机阵阵的轰鸣,犁头深深地刨开了沉睡了一冬的沃土。

  次曲的拖拉机上挂着红旗,上面印着“2009年度国家农机补贴手扶拖拉机”几个大字。自2007年起,国家推出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机耕、机播、机收”。在拉萨,农牧民购买农机设备的钱由各级政府补贴一半,百姓自筹一半。2008年,羊达村集体购买了12台农机设备,在2009年的春耕春播中,村委会首次组织专人用集体采购的拖拉机为全体村民犁地。

  次曲和同伴今天的任务是为嘎玛等3户共25亩地犁地,作为劳动报酬,村里将每天支付他们30元至40元的劳动补贴。他说,从4月中旬起,要连续忙碌20天左右,给每家的田犁完3遍,百姓就可以播种青稞了。

  34岁的村民嘎玛看着即将犁完第三遍的地,脸上笑开了花。“过去我们都用犏牛耕地,又慢又累,有了拖拉机,我们就什么也不用管了。”她说,“今年村里用农机进行春耕春播,又要种植新的良种,雨水也多,大家都希望今年每亩地能增产10斤到20斤。”

  嘎玛去年种了7亩地,其中4亩种粮食,3亩种经济作物,每亩收成达5000多斤,除了自己吃外,大多都换成了酥油、肉和现金。丈夫在外打工,一家三口收入达1万多元。

  “不种粮食人和牲口吃什么啊?我们还要用粮食换酥油和肉呢,大家种田都很积极。”嘎玛说。去年10月组织大家播种了冬小麦,将已退化的种子换成了良种“山冬6号”,如今冬小麦长势非常好。

  羊达村村委会副主任米玛次仁介绍说,过去村里种地都要靠犏牛,而今已经普及了拖拉机等农机设备,彻底改变了当地传统的“二牛抬杠”的农耕方式。现在家家户户都等着犁完地赶紧种青稞,由青稞磨制成的糌粑是藏族人的主食。

  堆龙德庆县农牧局局长马勇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天气转暖,当地已迎来了春耕春播的高峰时期。春耕面积达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为5万亩,经济作物2万亩,去年10月已播种了冬小麦。4月20日后,全县将大面积种植青稞,科技特派员、技术员也将深入各个乡镇进行指导。相关农用物资的调运储备工作,化肥、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全部到位,不仅为春耕春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也为今年的粮食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马勇说,两年来,堆龙德庆县共对325套(台)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进行了补贴。此外,自2008年起,将在5年内对农业用柴油进行补贴,每亩补贴达30元左右,提高了百姓使用农机的积极性。目前,堆龙德庆县机械耕种已达85%以上,机械播种达82%,机械收割占粮食种植面积的80%以上。

  此外,国家还对百姓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以提高百姓种田的积极性,仅这3项每亩的补贴就达23.5元。在西藏,化肥的价格比内地每吨便宜500元至600元。

  马勇说,堆龙德庆县已是第18个丰收年,去年一年粮食平均亩产达950斤,如果不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今年的目标是每亩地能增产10斤至20斤,粮食总产量达到4500万斤至4800万斤。

  一年之计在于春,雪域高原的农区进入了春耕春播的高峰阶段。昌都地区农牧局局长吕天明介绍,截至4月中旬,昌都地区已完成春播面积45万亩,占春播总耕种面积的近七成。

  卡若区卡若镇左巴村村委会主任多嘎介绍说,左巴村的种子示范基地一亩可收入700多元,“如今不种粮食不但错过了党的好政策,百姓生活也没有保障,谁不种粮谁是傻瓜。”

  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朱春生介绍,截至目前,全区春播用种已全部供应储备到位,共安排良种繁育统供面积11万亩,预计粮油主导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38万亩,全区近50万亩越冬农作物苗情良好。

 

(责编: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