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41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阿尼仓古是西藏最为著名的尼姑庵
太多太多来西藏的和西藏的人没有去领略那里的花与草,人和事,遗憾之大,将陪伴终生。
关于西藏阿尼拉的事情,最早好像是在藏族女作家娜珍的作品里看的,后来在西藏的一家晚报的一位女作家朋友的文章里也读到过。娜珍人很漂亮,散文也写的很清丽淡雅。我很喜欢她的散文,一直关注和收藏她的作品。我们在一次喝过茶,同时也领略了她初学开车惊险的尖叫。晚报的青华,原来叫菁华,好多人读不来那个菁的准确读音,她索性就叫青华了。菁华的文笔很细腻精到,擅长主观感受的描述。我们原来接触很多的,后来因为忙,接触就少了。
在西藏的好多年里,我一直没有去过阿尼仓古,感觉了解太少,也感觉交流障碍较大,甚至于观赏一下仓古里花与草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和藏语文专家旦真曲扎也多次聊过阿尼仓古的事情,他是我的同事,一位认真而雅致的学者。因为尽管藏语文学者在不断努力,但是截止目前,全国整个藏族地区(包括云南藏区、四川藏区、青海藏区和甘肃藏区等)的藏语读音还没有明文统一,后藏语音、安多语音、康巴语音各说各的,很不方便的。“仓古”有的发音就叫做“仓宫”,那里牌匾上写的是“仓姑”,很有意思,可以和汉语里尼姑关联。“仓古”是藏语中的拉萨语音,有两种解释,一是汉语“仓库”的音译读法,就是仓库的意思;一是“闭关修行洞”的意思。前一种解释一直悬疑,仓库的地方建庵,似乎证据不足。后一种解释与传说有关,据说在公元7世纪时候,藏王松赞干布修建拉萨(就是今天的帕廓街一带)城时,在拉萨河边挖了一孔用来修习的土洞叫仓古,后来宗喀巴的弟子强钦丹在土洞周围建成尼姑庵而得名为“仓古寺”。但根据周围地形来看,四周平坦,距离拉萨河岸尚有一公里距离,挖掘土洞似乎不具备条件,是否该区域历史上曾是高地,或者挖掘的并非土洞而是一种半地下的“窝棚”,都有待于考证。
阿尼是对尼姑的敬称,“阿尼仓古”简单理解就是尼姑庵了。
其实,在过去,西藏的贵族巨商把自己妻妾女儿送到阿尼仓古修习,学习宗教乐器,念经识文,修习宗教仪礼,每日诵念比丘尼36戒规等,也参加一些田间劳动,在当时那种女性识字的人极端少的情况下,从这里还俗的女子必然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了,很多成为纨绔子弟追逐的对象。据说,昔日贵族帕拉的总管贝贡的三个女儿曾在阿尼仓古当过尼姑,当时在拉萨就很有名气。由于能识字,还有一些尼姑还俗后终身不嫁,在家族理财,成为理财能手。
去阿尼仓古,是在2009年5月10日,星期六。对我个人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
天气很好,温度大约在23度左右,我换上短袖夏装,约了拉潘,来到布达拉广场。觉得还有将近3公里的路程,就想找个老百姓最喜欢的“拉客”三轮,不知何故,一辆也没有了。听说是这个最需要三轮的地方和季节,被某部门限制了。无奈,只好走路过去。马路两边花艳草绿,倒是叫人心情愉快。
从宇拓路(也叫步行街,其实车子不少)走到大昭寺广场前,右转,到江苏路,东行直到《拉萨晚报》社西侧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口。巷子狭窄,三四米宽的样子。进去,里面有一种世俗的热闹与繁华。两侧商铺相连,也有摆地摊的。人来人往,大多是当地住户,很少见游人到此。
打问了一位藏族阿佳,说是第一个路口向右一直走,看见那座黄房子就到了。
这个小巷细而深,和帕廓街其他的小巷一样,圆弧形的,不直,没有一眼看到头的任何可能。我们一路走去,路边有施工的,买花草的,摆地摊的,坐在门口聊天的,小孩子追逐嬉戏……很平静很安详,谈不上熙熙攘攘,有几分乡下街市的质朴,有十多个武警战士徒手列队走过,一下子踏实了许多。巷子很窄,很少有一辆车子过去。住户阳台上的鲜花娇艳醒目。
大约步行了500多米,前面靠街面的一栋两层楼房,全部刷成了黄色。一楼的门面牌匾上有“仓古寺商店”“仓古寺诊所”“仓古寺茶馆”等字样。
一侧的藏式小门前,蹲坐着两个年长的尼姑,一个手摇转经筒,一个安详地望着我们。
这就是阿尼仓古,一旁的铜牌上写着“仓古寺”。
门敞开着,门道很浅,三五米的样子,一侧的转经轮闪耀着金色的光。
我们径直进去。
典型的藏式三层小院格局,梵净,周正,整洁。结构很紧凑,不像是一座尼姑庵,倒仿佛走进过去的一位大户人家。
左侧是一个六米见方的廊厦,用一人高的白底蓝花图案藏式帐篷布绕周边立柱围起,里面熙熙攘攘。探头看去,有二十多张藏式小桌,坐满了喝甜茶的茶客,一些尼姑穿梭忙碌。
右侧有门房和厨房。
正前方有煨桑炉和缠满了各色哈达的高高的法杆。
煨桑炉后边几步远就是正殿了。
正殿座北朝南,共有三层。第二层里供奉着文殊、度母等神祗,供信徒膜拜。这里是庵的主体建筑。
有台阶直通二层正殿,台阶下方和地面摆放十几盆花花草草,颇为青翠茂盛。
我们正欲踏上台阶,厨房里出来一个尼姑,说要买门票的。就付钱,购了张30元的门票留作纪念。
上到台阶顶部,回首四顾,两侧为二层尼姑住室。
走进正殿,里面香烟袅袅,酥油灯影影绰绰,十几个阿尼在默坐侍奉。
从正殿出来后,我们转向东侧的一栋建筑。小门进去,里面依然有神像,七八个阿尼在商量着什么,好像是外边经营方面的事情。用现代眼光看,应该是经理室了。
阿尼的生活怎么样,我还是想看看究竟。
廊厦后面的一个立柱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缝纫加工室”,猜测,那一排房子该是尼姑们学习女红的实习基地了。
就近是一道木台阶,直通二层。
上去后,左侧就是一个很大房间,是诵经大堂了。几十个阿尼在读经诵经,气氛庄严、肃穆,却明显有几分轻松。
出的门来,我静静地端详着阿尼住室走廊上争奇斗艳的杜鹃花,思绪一下子散漫开去,一时难以收拢——
就在这时,我遇到了阿旺达珍。似乎该她值日,她带着围裙,抱着水壶,可能正要去给诵经的阿尼们松酥油茶。
她友好地对我微笑着。
我们互相致意问候,顺便聊了起来。
阿旺达珍说她家在拉萨近郊的堆龙德庆县,来这里已经二十多年了,感觉还不错。
她脸上的笑容很灿烂,很坦荡,也很轻松。
我给她拍了照,她说,能给她洗一张吗,我答应了。——照片洗好后,我会去送给她的。
杜鹃花在阳光下那样娇媚。
离开阿尼仓古,在不远处的一座小清真寺那里拍了照片。根据大致方位,我们从小巷里绕到了大昭寺南侧的转经路上,转经的人很多,游客也不少。
阿尼仓古在大昭寺东南方向不远,属拉萨市城关区鲁固居委会所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