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40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这些西藏宗教活动场所,人们耳熟能详,并把它们作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对西藏的众多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修缮,一方面改善了寺院的设施,另一方面则促进了更多的寺院开始对公众开放。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受到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信仰依法得到保护,各种宗教活动正常举行,西藏的传统宗教在传承、尊重与改变中展现出新面貌。 不变的爱国传统 45岁的萨迦寺住持班典顿玉打算将这个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萨迦派的主寺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已有 900多年的历史。它曾在完成祖国统一、巩固祖国疆域方面,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班典顿玉说,13世纪中叶是藏传佛教界爱国主义传统形成和早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以萨迦派第四祖萨迦班智达和第五祖八思巴伯侄为代表的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 班典顿玉说,做一个僧人必须爱国,了解历史,这也是佛法的起码要求。萨迦佛学院和闭关修行院传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萨迦文化的爱国主义内涵。 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近日命名扎什伦布寺、昌都强巴林寺等 10座寺院为“爱国守法先进寺院”。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扎什伦布寺住持萨龙·平拉说,对僧人的教育首先应是爱国爱教、遵纪守法,这一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变。 僧人生活的与时俱进 在大昭寺出家20多年的尼玛次仁是大昭寺管委会副主任。他认为,佛教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一潭死水。他举例说,大昭寺过去只对信教群众开放,是信教群众朝圣举行佛教仪式的圣地,但现在它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西藏,各寺院均由民主选举的管理机构自主管理寺院内部事务。信徒们可以自由地去寺院、神山、神湖朝拜。信教群众家里几乎都设有小经堂和佛龛。每年到拉萨大昭寺朝佛敬香的信教群众就达百万人次。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实现,使得西藏的宗教活动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变化。 尼玛次仁和大昭寺的100多名僧人每天不仅要接待信教群众,还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对藏文化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大昭寺是藏传佛教圣地,但佛教不分种族,游客的到来也能让大昭寺发挥更大的作用。”尼玛次仁说。 紧张的工作之余,尼玛次仁还抓紧学习汉语和英语。他说,“过去只讲藏语就行,但现在有很多外国游客,还要学英语。”他曾到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进修了一年,还去西南民族大学强化了英语。 拉萨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祖寺。寺院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阿旺群增说, 50年前的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老百姓只能到寺院学习,现在教育飞速发展,我们规定 18岁以上的公民才可根据自愿与信仰自由的原则选择出家,老百姓受到教育后才到寺院来,从这一点来说,教育也促进了寺院的发展。 阿旺群增说,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寺院的发展。民主改革后,最大的变化是生活方面,寺里不再烧牛粪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干净又省时的燃料,原来用水桶提水,现在每个院落都有自来水,政府投资改善僧人的用水和照明,并修建公路和大殿,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去年僧人还被纳入了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群中。
(责编: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