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10:3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卡若区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以“立足农民富,创建文明乡,建设新农村”为载体,创新发展思路,组建农牧民施工队,为实现农牧民群众增收开辟新路子,扎实推进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截至今年,各乡镇共组建不同形式的农牧民施工队32个,为安居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转变思想建队伍。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村民最初对组建施工队持有怀疑态度。为此,各乡镇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手段,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积极作好了政策解析,鼓励大家转变思想,开拓增收道路。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委会班子的带领下,施工队逐步建立了起来。近几年,随着国家投入和援藏资金的不断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社会现状也让农牧民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参与工程建设才能实现最快的增收,走上富裕的道路。现在城关镇通夏村、生达村以及俄洛镇俄洛村等,都成立了以村集体为单位的农牧民施工队伍,农牧民施工队呈现日益壮大的趋势。
二、政府引导重扶持。县委、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施工队的发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帮助和扶持。一是将施工难度低、工期短、施工量小的工程承包给农牧民施工队;二是凡是属于农牧民施工队承建的工程,一律免收税金,鼓励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来;三是认真关注其健康发展,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如:城关镇生达村农牧民施工队为了购买施工机械和工具,镇党委、政府亲自为他们出面担保,从县农行贷款20万元,解决了资金缺乏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启动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四是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积极发展具有实力的农牧民施工队伍。通夏村农牧民施工队在县委、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断壮大发展,该施工队现已拥有10辆运输车(东风翻斗车)、25台拖拉机、2辆装载机、1台挖掘机、1辆压路机、8台搅拌机等建筑工程设备,并且取得了自治区级工程施工资质,为全县的农牧民施工队伍树立了好的榜样。近三年来,大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都交由了农牧民施工队实施建设,各施工队在工程建设中,不仅得到了有效锻炼,提高了施工技术,还增加了农牧民群众的现金收入,真正实现了“双赢”。
三、积极实践促增收。施工队成立初期,大部分农牧民施工队施工技能相对较低,缺乏经验。为解决好这一突出问题,县安居办、建设局等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施工技术培训计划,专门印发了藏汉双语培训资料,对农牧民施工队队员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能培训。还依托工程建设项目,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实地教学,使农牧民施工队队员在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能,为实现增收打了坚实的基础。在2008年安居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共吸收农牧民群众参与建设创收达900.6万元,建材生产收入(粗细石料加工、混泥土砖生产等)560万元、运输收入420万元、其他收入110万元,提高了农牧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热情,有效地增加了群众收入,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地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