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老西藏精神”永放光芒

2014-03-13 21:2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藏人民解放军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结束西藏延续1000多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逐步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历史证明,“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各族人民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是西藏军区官兵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凝聚士气、履行使命的宝贵精神财富。

  执著与奉献

  西藏,人称“世界屋脊”或“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年平均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5%,而紫外线辐射量却超过内地平均值的8倍,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当年进军西藏主力部队——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18军和西北、青海、云南、新疆等几路进藏部队,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战斗意志,不顾高寒缺氧甚至生命危险,爬雪山、趟冰河、越荒漠,受命进军西藏风雪高原。进藏山高路险,部队补给全靠人背马驮。老西藏们平均背负70斤以上的给养,最重达120斤的负荷艰难前行。官兵们坚持“进军西藏、不吃地方”,“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向荒野进军,向沙滩要菜,向沼泽要粮,粉碎了旧西藏上层反动势力企图“困死饿走解放军”、“赶走红汉人”的阴谋。

  老西藏们“特别能奉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原官兵在行军打仗、巡逻执勤中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生命极限。从新疆方向进军的先遣骑兵连,由于大雪封山、断绝供应和高山疾病,全连135人在不到一年时间就有56人光荣牺牲。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张经武,不顾生命安危,十几年如一日战斗在雪域高原;政委谭冠三在进藏之初就誓言“把老骨头埋在西藏”;后来的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张贵荣拽着马尾巴,累死在边防线上。老西藏们也渴望家庭欢聚,也需要天伦之乐,但他们深知家事再大大不过党的事业,亲情再重重不过使命责任。很多同志是单身一人在边疆工作,与亲人远隔万水千山;有的夫妻均在西藏工作,有了孩子只好送到后方办事机构集体抚养,或是送回老家请父母、亲戚代养。进藏伊始,党中央、毛主席曾提出进藏官兵“三年一换、以励士气”,可老西藏们一次次放弃短期轮换,选择长期坚守。1952年12月,西藏军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的338名代表一致通过向党中央、毛主席表示长期建设和保卫西藏的决心书,并发出“边疆为家、长期建藏”的号召。老西藏们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甚至宝贵生命,献给了祖国这片高天厚土。

  忠诚与价值

  先辈们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老西藏精神”,在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队进入藏区,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对信教群众的经幡、经塔、神山、神树等一律加以保护;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冰雹大雪,坚持野外就餐,席地过夜,从不进寺庙、不住民房;“宁愿饿断肠、不杀一只羊”,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就这样,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在西藏站稳了脚、扎下了根,与各族群众建立起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官兵们把驻地当故乡,视各族人民为父母,为群众免费医疗治病、帮助挑水打柴、助民春耕秋收,处处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赢得西藏各族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被亲切地称为“新汉人”、“菩萨兵”。和平建设时期,部队积极参加抗雪救灾、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正如西藏百万翻身农奴及各族人民群众说的那样:我们从认识解放军开始,认识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有解放军,社会就稳定,建设就发展,我们心里就踏实。

  老西藏精神是干出来、苦出来、拼出来的。进藏之初,将士们战严寒、抗缺氧、住野外、吃野菜,脚底板磨出了脓肿血泡和厚实的老茧,脸颊晒出黧黑的“高原红”,舍死忘生完成党交给的进军、筑路、打仗、发动群众等各项任务。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参战部队官兵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冲锋陷阵,不怕牺牲,顽强作战,所向披靡。对此,毛主席给予高度评价,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并号召全国军民弘扬这种革命精神。西藏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创始和精神实践的故乡。

  昌都战役的胜利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平息武装叛乱和全面实行民主改革,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打出的军威和国威……解放军每走一路到一地都不忘搞建设,建起连接高原与内地的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交通要道,在万里雪域开垦出“高原南泥湾”,架起通往祖国四面八方的空中走廊,筑就世界上最高最长的天路。部队坚持“政治重于军事”、“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慎重稳进”地处理各种错综矛盾和复杂关系,严守民族宗教政策,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50多年来,高原部队一岗一哨高举党的旗帜,一官一兵听从党的指挥,一言一行遵守党的纪律,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凸显了他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的风采。

  奇迹与丰碑

  直到1950年初春,“民主、解放、自由、文明”之风席卷全球时,西藏仍然延续着最落后、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和安全。

  进藏部队牢记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必须解放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全部领土”、“为西藏的解放和藏汉人民的团结而奋斗”的指示,坚决实施昌都战役并取得全面胜利,为和平解放西藏营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谈判成功后,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军地领导同志带领进藏部队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耐心解释党的政策与方针,广泛开展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教育和依靠农牧民群众,影响和团结上层爱国人士,孤立和打击少数分裂势力。

  从1959年平息达赖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开始,老西藏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强烈要求,在西藏全面推动民主改革运动,充分发动和组织各族人民群众在农村实行土地“谁种谁收”,在牧区实行牲畜“谁牧谁获”的办法,进行反叛乱、反拉差役、反奴役和减租、减息活动;在寺庙中制定“政治统一、信仰自由、政教分离”原则,开展反叛乱、反封建特权、反剥削活动。经过这场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伟大社会变革,西藏直接从封建农奴制度跨越到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西藏由黑暗走向光明,由落后走向进步,由贫穷走向富裕,由封闭走向开放,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人。

  和平解放前的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座厂房,一座电站。为了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驻藏部队官兵深入农村、牧区、基层单位和学校,送文化、送医疗、送教育、送法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授科学技术方法,帮助群众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执勤、巡逻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基础工程建设、垦荒种地、护林护牧、兴边富民等任务,投身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建起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个机场、第一个农场、第一个科研所、第一座电站、第一家医院、第一个修配厂、第一所完全小学、第一条输油管道、第一条兰西拉光缆工程……这200多个“第一”,被称为“不可想象的人间奇迹”,矗立起老西藏们“特别能创业”的丰碑。

  旧西藏有边无防、内忧外患不断。1888年和1903年英国两次武装入侵西藏,逼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不平等的《拉萨条约》。1907年英、俄两国签订《英俄同盟条约》,擅自把中国对西藏地方的主权改为“宗主权”。1913至1914年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背着中国政府代表陈贻范,私下与西藏地方代表夏扎用秘密换文方式,在一张地图上划了一条所谓的中印边界线,炮制了使中国人民蒙受屈辱且永远不能接受的“麦克马洪线”。

  驻藏人民解放军从进藏之日起,就担负起捍卫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历史重任。坚决“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取缔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特权,粉碎帝国主义妄图分裂中国的图谋。加强边防巡逻执勤,实施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两次平息大规模叛乱,反回窜、反袭扰、反土匪游击战,实施拉萨戒严,平暴制乱,维稳处突,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律尊严。

  50多年来,驻藏部队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各个时期英雄辈出:为打通雀儿山光荣牺牲的开路英雄张福林,边境自卫反击作战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张映鑫,坚守择绕桥的孤胆战斗英雄吴远明,抢救落水儿童的爱民模范洛桑单增,抢救战友不幸牺牲的英雄战士饶平和古怒;在新的历史时期,接力传承“老西藏精神”,又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一等功臣李素芝,模范边防骡马运输队长尹祥美,尼洋河人民的好儿子、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人武部部长单杰,爱党报国的优秀藏族青年军官、一等功臣江勇西绕;还有一个个英雄的群体: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汽车某团钢铁运输二班,墨脱戍边卫国模范营,岗巴爱国奉献模范营,那曲抗雪救灾模范连,沙马模范边防连,肖站戍边卫国模范连,边防某团詹娘舍英勇顽强团结互助模范班,科学发展的边防某团……

  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老西藏精神”强大的感召力、无穷的生命力。

  “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在西藏特殊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驻藏部队在进军、作战、执勤、生产等各项任务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为基本内容,卓有成效地继承和发展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与雷锋精神、老山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道,从各自不同侧面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了驻藏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精神风貌。

  今天,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只要我们继续弘扬“老西藏精神”,西藏与全国一样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责编:小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