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1:0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在边防哨所为基层官兵检查身体。(图片来源:《西藏日报》)
驻藏部队驻地自然环境恶劣,驻地分散,点多线长,交通不便,医疗保障难,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边防官兵,特别是边防一线官兵的身体健康?为此,西藏军区总医院成立了“为兵服务流动医院”,解决了体系部队特别是边远部队官兵看病、治病的难题。
2009年以来,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带领西藏军区总医院为兵服务流动医院,顶风沙、冒雨雪,翻雪山、趟冰河、进哨卡,走遍了藏北所有的雪山军营,为官兵送医送药、讲解卫生防护知识,现场为边防军医传授医疗技术,用真情和行动诠释着对官兵的爱,谱写出了一曲曲凝聚人间真情的为兵服务赞歌。
戍边官兵有了“健康驿站”
5月3日,总医院为兵服务流动医院专家来到海拔近4700米的安多兵站为官兵体检身体、发放药品、巡诊治病。
战士李杨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总医院为兵服务流动医院专家立即对他进行手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他的生命。李杨激动地说:“我们驻地偏僻,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能够不出门就享受到专家的优质服务,是总医院流动医院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总医院的为兵服务流动医院真是我们边防官兵的‘健康驿站’。”
驻藏部队自然环境恶劣,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许多部队驻守在最边远、最艰苦的高海拔地区,部分基层官兵身体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
10多年来,总医院不断加大为高原官兵服务、为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力度, 每年节假日,总医院医疗队爬雪山、趟冰河、到边防、上哨所送医送药。医院开辟了为兵服务的绿色通道,制定了边防官兵来院实行零待床,有病看病,无病体检疗养,减少官兵就诊程序的制度,研制开发了“高原康”、“高红冲剂”等10余种防治急慢性高原病药品,把最好的医疗设备给边防官兵优先用,最新的医疗成果让边防官兵最先享用。连续13年,总医院医疗体系部队未发生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的官兵。
可是,对于驻守在偏远、落后地区的边防战士,他们一旦患上急需手术的病症,只有接到总医院治疗。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障水平?
用“流动医院”解决体系部队特别是边远部队官兵看病、治病难,是该院推出的又一个有力举措。他们在“流动医院”配有手术车、放射车、发药车等,抽派了外科、内科、眼科、皮肤科、放射科、麻醉科等10多个科室的30多位技术精、作风强的专家到部队巡诊,几乎一般外科病都能在这个流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资料图片:30年前,一位青年医生主动放弃大都市的优越生活环境,选择了含氧量不到内地60%的“地球第三极”。他说:“苦地方,险地方,才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30年后,两鬓斑白的他,成为享誉雪域高原的“门巴”将军。他说:“我们在西藏很苦,但不能白苦,苦也要苦出名堂来!” 他就是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李素芝。这是李素芝在为患者看病(2007年8月12日)。新华社发 陈辉 摄
“流动医院”搬到了战士身边,感动了边防官兵
某部数百名官兵分散在青藏高原的数十个边防哨位上。执勤战士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医疗条件差,不少人都患有高原病。
李素芝得知一个连队4个执勤点6名战士患感冒、得胃病,影响了正常的执勤和训练。总医院医护人员连夜赶赴连队各执勤点,为战士检查,送医送药。两天时间医疗队医护人员跑遍了这4个执勤点,使战士们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一天深夜,一名老兵突发高烧,得知病情后,李素芝率为兵服务流动医院医疗专家连夜驱车300多公里赶到执勤点救治,直到第二天下午,这名战士烧退了,他们才放心地吃了一顿饭。
有人说,李将军你何必呢,一个战士,又不是领导,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他笑了笑,回答道:“正因为他只是一名战士、老兵,我更不能冷落他。”
在某部的一个哨所,有一位叫张青的战士,今年刚20岁。他身上长了一个血管瘤,因哨所离城市很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
李素芝得知这一情况后,火速带上为兵服务流动医院,经过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哨所精心为他做了切除手术。小张说:“总医院的医疗专家们不仅治好了我身上的病,也给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有个哨所海拔5000多米,驻守着8个战士。山上是终年不化的冰雪,山下是茫茫无边的乱石。特别是大雪封山之后,山上山下交通被隔绝,战士们只能喝雪水、啃罐头……面对这残酷、恶劣的环境,战士们个个都是硬汉子,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当年过半百的李素芝和流动医院医护人员登上哨所给他们看病、合影照相时,他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和专家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在他们心中,总医院医护人员送来的是温暖,是安慰,是祖国和人民的信任!
资料图片:2009年2月22日,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左)在为藏族群众看病。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把艰苦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战友
5月6日晚8时30分,在那曲索县执勤的某部一名战士突发疾病,四肢抽搐、生命垂危。李素芝得知消息后,立即带上神经外科、高山病科、普通外科专家,不顾山高路险,连夜前往营救。
他们途经海拔5400米的一座大山时,天刮起暴风,下起大雪,不到1小时,路面积雪达1米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希望!雪大,风更大,车不停地在山路上打滑,好几次都差点滑下路基。
大家感到心跳加快,有的队员开始呕吐。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有点支撑不住的小张建议:“在这风雪夜里行车很危险,干脆返回等明天再去吧。”
“医者,父母心。作为军医,就要勇于把艰苦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战友,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就可以激发一大片战士戍边卫国的信心!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坚持前进。”李素芝坚定地对大家说。
汽车行驶到离执勤点还有20公里的路程就“趴窝”了。李素芝二话没说,卸下医疗器械与药品,带着医疗专家,顶风冒雪箭步向执勤点走去。
一夜的艰难跋涉,李素芝和医疗专家走了10公里的山路,个个脸上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上午9时,李素芝和大家一跌一爬来到了执勤点。
50多名战士身上落了一层雪花,早已在风雪中列队迎接了。见此情景,医护人员激动地与战士们相拥在一起。
气喘吁吁的李素芝见到战士们第一句话就说:“患病的战士在哪儿?情况怎么样了?快带我去看看!”
说着,在战士的引路下,李素芝径直来到了患病战士身边。
原来,患病的战士名叫林杨,5月6日10时30分左右,他突然出现全身发抖、发热,体温39.5℃,四肢抽搐、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
李素芝亲自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经诊断,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李素芝随之捏了一把汗说:“幸好我们来得及时,这种病如不尽快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的。”
随后,李素芝顾不上连夜长途跋涉的疲劳,组织专家对这名战士进行会诊,研究制定出一套周密的抢救方案,并实施抢救。第二天中午,这名战士脱离了危险。
为了进一步治好林杨的病,李素芝又派救护车,行驶17个小时,把林杨接送到总医院继续治疗。目前,这名战士已病愈出院了。出院那天,林杨热泪盈眶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突然得了这种病在内地都非常危险,在高原上这么偏僻的地方能得到医术高明的将军院长亲自救治,可以说是捡回了一条命,我会用李院长给的第二次生命继续为祖国的边疆站好岗,放好哨。”
在边防某部巡诊时,李素芝给战士检查时发现,一些战士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解除战士痛苦,需要一种酸泼尼松龙注射剂,但由于这种药品带得不足,无法满足需求。为此,李素芝专门到距营区300多公里的地区医院,购买了这种注射剂,回到部队已是晚上8点多钟。他又背着医疗箱,马不停蹄地到班排为战士巡诊看病。
部队领导看到李素芝疲惫的身躯,心疼地说:“你都忙了一天了,明天再看吧。”
李素芝却开玩笑说:“今晚不及时给战士看病,我会失眠的!”
当医护人员去三连五班看病时,班长告诉他,副班长王强晚上到哨位执勤去了,明天中午才能回来。李素芝急了,按计划,总医院为兵服务流动医院第二天要到另外的哨所巡诊,王强又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疼得腰都直不起来。怎么办?
“不行,今晚一定要给小王看病!”李素芝背着医疗箱就往外走,班长连忙劝他:“李院长,别去了,这里离执勤点来回要10公里。”
“不能落下一名战士!”班长见状只得打着手电筒陪他前往执勤点,当他俩摸黑来到哨位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得知气喘吁吁的李将军亲自来给他看病,王强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在边防某通信站巡诊时,女战士周英腹胀、腹痛,体温升到39.5℃,经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已达2.8万个。患者右侧腹膜后有包块,盆腔大量积液,如果不及时实施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战士的病情就是命令。李素芝当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通过病情分析,决定对她进行剖腹探查术。李素芝亲自上阵,对周英进行手术,从晚上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手术持续了近7个小时,成功为她进行了右侧腹膜后畸胎瘤的切除手术。
资料图片:2009年2月22日,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右)在为藏族群众看病。西藏军区总医院几十年来坚持义务为藏族群众看病,经常到农牧区、学校、寺院等地免费为群众看病送药。仅2008年该院就免费为群众治病达5万多人次。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雪山开设健康课堂
常年驻守在藏北高原上的边防官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李素芝和为兵服务流动医院专家对高海拔地区的基层官兵进行健康普查、开展心理咨询、传授保健知识,帮助部队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提供健康防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5月15日,在海拔4600多米的某部,李素芝给官兵上了一堂生动的《如何自我防护高原病》的卫生知识讲座,受到官兵们欢迎。课后,他还给官兵发放了一些“高原康”、“金维他”、“丹参滴丸” 等高原常用药品。
四级士官吴天明是某部一名驾驶员,他在青藏线上跑了十几年的车,由于高原卫生知识缺乏,每次出车回来,就像跑了一趟生死路,高原反应再加上旅途疲劳,使他几天才能适应过来。
听完李素芝的讲座,他感动地说:“李将军在雪山给我们开设健康课堂,太好了,真是我们边防官兵的健康知音!这是我第一次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听专家宣讲高原疾病防护知识,对我们很有用。”
这次,李素芝率为兵服务流动医院医护人员足迹踏遍了藏北高原各个基层部队医疗卫生机构,现场察看、调查研究。他们了解到:
常年担负战备执勤任务的一些边防战士,因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生病后大多得不到及时治疗;
边防战士缺少基本的自我保健和救护常识,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高原病、心理和其它方面的疾病;一些部队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有限;医疗器械维修人才欠缺,部分医疗器械长期闲置等现象仍然存在。
为此,总医院依托流动医院,发挥人才、技术的优势,在为广大边防官兵送医送药的同时,在雪山哨卡开展了以“搞一次健康体检,做一台示范手术,上一堂健康常识课”为主要内容的送健康、传帮带活动。
资料图片:2009年2月初,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组织了一支30多人的医疗队来到地震灾区当雄县羊易村。(图片来源:《西藏商报》)
“影响高原部队官兵健康的因素有哪些”、“高原疾病如何自我防护”、“如何帮助边防基层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技能”成了总医院专家们为部队基层官兵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巡诊之余,他们邀请了11个体系部队卫生机构负责人就挂钩帮带问题召开形势分析会,指定双方联络员,切实摸清部队卫生机构建设所需情况。
根据边防部队驻地分散、条件艰苦、缺医少药、就医困难、技术力量薄弱等实际情况,总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带计划,同挂钩帮带单位签订了责任书,确保挂得上、钩得住、帮得实、带得好。
总医院医疗专家按照充分的准备和分工,根据边防官兵的实际需要,分别进行了《高原病自我防护》、《常见消化道疾病》、《常见皮肤病防治》、《日常用药的注意事项》等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高原疾病防治和自我保健知识,提高边防官兵的自我保健能力。
同时,赠送了李素芝主编的《高原病防护手册》,并回答了战士们的提问。医疗专家们分别与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的战士们促膝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心理疑惑。
针对基层部队医疗机构技术力量薄弱等情况,李素芝和医疗专家在手术车上进行手把手地教授,对基层部队医疗技术骨干进行传帮带。对于他们常期闲置的设备,指派专业人员指导他们使用。
要把为兵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官兵的心坎儿上。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带,在藏北高原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是总医院为兵服务流动医院的初衷。
对此,李素芝结合为兵服务流动医院在藏北调研成果,制定出一系列为兵服务举措,并向全区基层部队辐射。
开辟“绿色通道”。医院简化了基层官兵就诊看病程序,电话预约看病、先住院后办手续等保障措施,保证了看病官兵随时到院随时就诊、当天抵达当天住院。
每年定期不定期在体系部队进行体检、下基层培训医护人员、针对季节性发病高峰期进行健康宣讲等服务措施。巡诊前,提前与部队联系,了解部队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官兵的常见病主要有哪些,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巡诊方案并优化组合巡诊专家,为不同部队的官兵精心制定了“健康套餐”。
每年按照部队需求,定期选派医疗骨干到体系部队卫生队代职,面对面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干部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形成“小病在营区就诊,大病上医院医治”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把边防体系部队基层卫生机构作为重点帮带对象,与他们结成帮带对子,免费接收卫生队医务人员来总医院进修深造,开办医疗骨干培训班,提高业务能力,满足基层部队医疗需求,为基层医疗骨干技术升级开辟途径。(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