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天珠》:一部非虚构的藏人传奇 从里向外灵魂

2014-03-13 21:03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刘鉴强 著 西藏人民出版社 出版

刘鉴强 著 西藏人民出版社 出版(资料图片)

    一句话点评:作者掌握了把“非虚构作品”写得像“虚构作品”那种“不着痕迹”的技巧。

    让我颇为尴尬的是,刘鉴强所写的人物,我几乎全都认识。或者说,我们几乎同步认识了这些人并与这些人交上了朋友。但我似乎从未涌起过写一写他们的冲动,更没有他那种翻箱倒柜的才能,穷尽每个人的传奇,誊录每个人的生命轨迹。读完《天珠》——2009年7月面世的香港中华书局繁体版,或者2009年12月份面世的西藏人民出版社简体版——嫉妒的火焰又一次在我心中升腾,我决定利用每一个写书评的机会,笨嘴笨舌地向朋友们介绍一番,以让我澎湃的心能够稍微平复一点。

    刘鉴强原是南方周末记者,写过许多有影响的报道,获得过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奖。尤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公众最熟悉的可能是《虎跳峡告急》,这篇报道直接减缓了水电公司把世界著名景观虎跳峡淹没在电站库底的狂妄冲动。写这篇报道,他与“金沙江之子”萧亮中结下深厚的情谊;亮中英年早逝,刘鉴强为此很是悲伤。

    《天珠》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以坚韧不拔的采访,把几个藏族人的故事写得出神入化。这出神入化不是简单的文字层面上的导演,而是来自对这些人生命目标的充分理解和尊重;来自对这些人信奉和参与的事业的高度认可与支持,来自对这些人的喜爱和“追捧”。

    《天珠》里虽然时时出现作者的身影,但作者在里面显然是不重要的,最多起个串珠线作用。猛一看这本书像一本小说,而且完全是由藏族人演绎他们故事的小说。这首先得益于刘鉴强所写的每一个人都有充满戏剧性的生命历程,因为他们处在戏剧性高发的时代,更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些内心丰富、信仰坚定的人,这样的人与现实社会一交接,必然就会发生无数的传奇和历险、震荡与起伏。因此,从文本体裁的意义上说,剔掉“记者”或者说“采访者”的阴影,让人物主角的故事之河在书里自由流淌,于读者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刘鉴强比较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他偶尔出现,但身影极淡,形象极为卑微,他把所有的领地,都让给了他的朋友,那些活在现实与活在虚构中同等重要的主人公。

    刘鉴强的行文水平也是很高的,他显然充分掌握了把“非虚构作品”写得像“虚构作品”那种“不着痕迹”的技巧。或者说,他虽然强调这是“非虚构作品”,因为现实的虚构性远超所有小说家们的虚构性;但他精心地把作品写得像小说一样灵巧好读。

    《天珠》的出现还证明了另外一件事的难得。那就是所有的人都应当互相理解,所有的文化都应当互相通融和共生。你的生命经验可能一时让你无法领悟他人信念的意义,但你完全可以把你的心胸打开;你的眼光可能局限了你的举止,但你同时必须相信“另一个区域”出来的人的所有举止都涌自真诚。刘鉴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由里向外写”,作为一个山东人,他去写藏族人的生活。但他好像是在写自己的生活那样轻车熟路,那样自信坦然,那样的内生和自发。这时候,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需要的也不仅仅是采访的深入,而需要你的心,能够和你的写作者站在一起——这是一个人有没有可能成为优秀作者的必然前提,有时候,我把这种能力称之为“灵魂附体”,把你的灵魂,附到别的人体上,也让别人的灵魂,附到你的身体上。(冯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