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不能忘记的藏学大师于道泉

2014-03-13 20:43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飞升成仙,不为长生,是为佑你平安喜乐。

  这首广为传颂的诗,据说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原应是西藏至高无上的政教领袖。但天性却放浪不羁——他蔑视教规,脱下袈裟,走进人间,亲近女人和美酒,遍尝人间五味,尔后,把心里的事儿都唱出来。如今,人们在浅吟低唱他令人感动诗句的同时,也应该感谢一位学者——于道泉。他是第一位把才华横溢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歌译成中文和英文的人,正是这些诗句,让人们了解了一位叛逆活佛的内心,也激发了许多人对于西藏文化的兴趣。在接受采访时,王尧教授多次提及于道泉先生对于藏学的贡献,希望人们记住这位很少出头露面,却为藏学奉献一生的学者。——编者按

  “在今天的北京地理上有一个现象。北京的西三环可以说是‘藏学研究线’——西三环北段一带,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到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都有藏学研究的机构和培养藏学人才的中心,他们都是沿着于道泉先生设计的道路慢慢建立起来的。”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藏学研究看成是宗教研究的一个部分,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藏传佛教上,使得藏学蒙上了层神秘的色彩,但把藏学恢复到其本来面目,于道泉先生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于道泉先生出生于1901年,是山东临淄人。在齐鲁大学就学期间,他学习了世界语,并且精通英文。1924年,印度文学巨擘泰戈尔应著名学者梁启超的邀请来到中国访问。徐志摩等文学家举荐于道泉作为泰戈尔行的翻译,于道泉欣然受命。泰戈尔一行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于道泉先生给他们当义务翻译,陪他们在北京游览、看戏,参加宴请活动,深得泰戈尔赏识。在和这几位印度教授交往的过程中,于道泉了解到,他们的主要兴趣是考察印度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宗教方面。而这一经历,也使得于道泉对印度文化产生了兴趣。

  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之先生邀请俄国学者钢和泰在北京大学讲学。最近北大出版社出了一本书——王启龙教授的《钢和泰学术评传》从中也可以了解到,这位旧俄的贵族,梵文、藏文、汉文都很下功夫,但主要做的是藏、梵佛经对照的研究。钢和泰在北京大学讲课用的是英语,学生听得有些困难,于是胡适之先生请于先生当堂翻译成汉语。钢和泰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梵文,于是在这里工作期间,于道泉先生开始系统地向他学习起梵文。这位俄国教授对于道泉说,你的梵文进步很快,但是学梵文前应该把藏文学好。

  值得一提的是,也就在这一时期,于道泉接受了陈独秀、李大钊新思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经过李大钊的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其产党的地下组织,并积极地向弟妹们灌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鼓励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之后,于道泉先生又住过北京城北的雍和宫,这里的喇嘛成了他的藏文老师。而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藏族文学明珠《仓央嘉措情歌》。这是六世达赖喇嘛的诗歌作品选集,在藏族群众中家喻户晓,许多藏族同胞都能信口诵读或演唱其中的若干章节。这本书成了于道泉在众多的藏文图书中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胡适之和许地山先生看到他翻译的白话文之后都非常欣赏,他们鼓励他说,翻译得非常好,不要翻译成文言,因为白话文和仓央嘉措的情歌一样,都能体现语言上那种清新和亮丽的感觉。1931年,于道泉先生将其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出版了《第六代达赖喇嘛的情歌》。这本书也被翻译成英文,出版了单行本,同时加了很多注解。这个译文也使于道泉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位把西藏这部文学名著介绍给国内外的人。

  仓央嘉措的生平很值得同情,25岁,他就陷在政治漩涡里,告别了自己的一生。作为普通人,他也有爱情的追求,过不惯出家人禁欲的生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流露了出来。在于先生翻译他的诗之前,除了西藏人以外,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诗和故事。

  而这样的情歌,最好地反映了当时西藏人民的思想和面貌。有首歌是这样唱的:从那东方的山头上/升起皎洁月亮/我那情人的面容/时时浮现我心上。

  另外一首歌也很简单,但是很美:天空飞过的白鹤/请你供给我你的翅膀/我不去远方/只去我的家乡。这些诗里都表现了仓央嘉措丰富的感情,而西藏人民对于他的不幸遭遇也非常地同情。

  后来,于道泉先生到欧洲、美国等地留学,前后共16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于道泉先生都在国外,没办法回国。1949年,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于道泉先生便绕道香港、天津,最终辗转到了北平。这时,担任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主任的季羡林先生立即与于先生见面、磋商,确定在东方语文系开设藏语专业,并请于道泉先生担任组长和藏学教授。从此,藏学进入了高等学校的课堂。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北京谈判成功,签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时,于道泉先生再次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在他的建议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立了藏语的广播,并保留至今。他还建议中央培养藏语人才,中央民族学院成立的第一个专业就是藏语专业,我便是那时从南京大学调来的。此后,我们国家培养了科技、语言、新闻工作等等方面的藏学人才,藏学研究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学术春天。这一切,都离不开于道泉先生的奉献。

  于道泉先生1992年在北京去世,他平时不多说话,也很少出头露面,他的一生,都在为藏学事业默默地做着贡献。21世纪,藏学研究的热潮逐渐兴起,但是藏学的开辟工作,于道泉先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