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纪念首登珠峰50周年:中国人登山九大感人瞬间

2014-03-13 20:32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 题:穿越时空不朽登山魂――新华社记者笔下的中国人登山九大感人瞬间

    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 薛文献 顾涓

    纪念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座谈会31日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人们将以崇高的敬意、隆重的礼仪向中国登山勇士们致敬!

    历史不会忘记,在国家最困难的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登山健儿实现了人类从北坡首登珠峰的历史性壮举,给以在困境中抗争的中国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感召。

    体坛不会忘记,在60年代中国体育乏善可陈的整整十年中,中国登山勇士为中国体育画上了一个鲜红的印符,赋予了中国体育坚韧不屈的品格。

    雪山不会忘记,中国登山者在与巍峨雪山的一次次握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得到升华。人类与大自然通过登山这个载体互相碰撞、熟悉和亲近,成为尊敬的对手和永恒的朋友。

     这是1960年6月7日,中国登山队队员(右起)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凯旋回到拉萨时,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新华社发 

    1960年5月25日,以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为代表的中国登山队登顶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是中国人首次站在地球之巅,也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开创了中国现代登山运动乃至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半个世纪以来,一代代英雄的中国登山人,一次次登临地球之巅和座座雪岭,用生命、意志、信念和勇气铸就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50年中国登山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挑战命运、永不服输、自信自励、国力渐强的当代中国史。50年来,留在高山雪岭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新华社50年不间断报道、参与和见证了这些辉煌瞬间。我们在此选取9个感人瞬间,以纪念和褒奖中国登山勇士。   一、(感人瞬间之一)“王富洲摸着黑,拿出一本体育日记本,用黑色自动铅笔在上面写道:王富洲等三人征服了珠峰。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

    ――摘自新华社记者1960年6月2日发回的《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背景)1960年,中国正处在3年困难时期。原计划上年实施的中苏联合攀登珠峰活动,因苏联单方面退出而取消。中国决定自主攀登珠峰。

    (回放)1960年5月24日晨,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和刘连满向顶峰进发。在“第二台阶”顶部最后约3米的地方,他们被垂直而光滑的岩壁挡住了去路。

    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经过近19个小时的搏斗,成功地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地球之巅。这是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队员在海拔7150米的冰雪坡上行进。新华社发 

    刘连满蹲在岩缝底下,让战友们踏着自己的双肩,当作支撑点,再慢慢用力站起来。他眼冒“金花”,两腿颤抖,呼吸也变得异常沉重起来,但咬牙坚持,先把屈银华托了上去,然后又托贡布。此后屈、贡再把王富洲和他拉上去。

    当晚,寒风呼啸。突击队召开了党小组会,决定体力消耗过大的刘连满留下来,其余3人尽快向顶峰挺进。

    夜色浓重,到达海拔8830米左右时,3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开始了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海拔无氧攀登。

    由于严重缺氧,他们头痛、眼花、气喘、无力,行动非常艰难。“那时嗓子哑,嘴巴全裂开了口,我们很少说话。走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50年后,贡布对登顶的记忆依然十分清晰。

    越过一片岩石坡后,3人登上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朦胧夜色中,再也找不到可以向上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贡布拿出一面五星红旗,双手高举,让国旗在风中猎猎飘扬,然后把红旗和一座毛主席半身石膏像,连同王富洲写的字条放到顶峰靠下的一块岩石边上,用碎石压好。

    队友离开后,刘连满处于半昏迷状态,他下意识地拿起氧气筒吸了几口,头脑变得清醒了。想起正在冲顶的战友,他又关紧开关,然后昏沉地睡去。他一觉醒来,发现通向顶峰的雪坡上留下了脚印,一使劲就站了起来。当看到战友安全归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让大家吸自己留下来的最后一点氧气。

    (点评)用最简陋的设备完成了人类最伟大的壮举,这种巨大反差所造就的轰动效应让国人懂得,再大的困难也是被用来克服的,也使全世界重新审视处于困难中的中国:中国人能创造登山奇迹,那还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二、(感人瞬间之二)“他们忘记了疲劳,立刻打冰锥,拉绳索,大家一齐动手,首先把三米高的红色金属测量觇标牢牢地竖立了起来,然后展开鲜艳的五星红旗,拍摄了电影、照片。”

    ――摘自新华社记者1975年6月5日发回的《英雄们再次登上地球之巅》

    (背景)1975年,在中国经济和体育都暗淡的年代,英雄的中国登山人再次登临地球之巅,用事实回应了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人1960年登顶珠峰的质疑,成为当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鼓舞人心的事件。

     这是1975年5月27日,我国运动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饮、潘多从北坡登上珠峰。新华社发

    (回放)1975年5月26日,8000米上空刮起十级大风,把登山队员们堵在帐篷里出不来。下午3点半,突击队长索南罗布带领大平措、次仁多吉和贡嘎巴桑,顶着狂风,攀登到“第二台阶”顶部,架设金属梯。

    第二台阶是一段10多米高的岩壁,坡度约六、七十度,海拔在8700米左右。在这个高度施工作业,史无前例。4位队员轮番作业,耗费大半天时间,用岩石锥和绳子把从大本营背上来的金属梯固定下来,为登顶创造了条件。

    索南罗布说:“那时氧气不多,高空风又大,尽管工作时很费力,喘气很困难,但大家很少吸氧,留着登顶用。”

    27日晨,男女队员开始突击,八九级的大风卷着坚硬的雪粒扑打在他们的脸上、身上,断续出现的冰坡又滑又硬,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中午,在离顶峰大约五、六十米的地方,贡嘎巴桑由于极度缺氧,两次昏迷倒下。索南罗布立刻给他戴上氧气面罩,让他吸上几口氧气,待其清醒后,队伍接着前进。14时30分,9名运动员终于登上了顶峰。

    他们竖起觇标,分头打取岩石标本和冰雪样品,测量覆雪深度。女队员潘多在仅有1米左右宽的珠峰顶部冰雪上,躺了六、七分钟,配合心电图遥测。9名队员在珠峰顶上停留70分钟,进行了11项工作,再次创造新的登山纪录。

    (点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这次登山活动中,登山队副政委邬宗岳滑坠牺牲,给登山队带来沉重打击,还有许多人受伤、得病。但登山队员们并没有被挫折所击倒,抓住最后一次机会登顶成功。藏族姑娘潘多也成为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再次登顶珠峰成功给同胞们带来的巨大鼓舞是我们今天所难以想象的。  三、(感人瞬间之三)“今天我一个人爬也要爬到8300米的高度。”李致新步履艰难地一步步地向上攀登……

    ――摘自新华社记者1988年5月5日发回的《跨越地球之巅》

    (背景)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组成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这次登山带有浓烈的改革开放的烙印。

    1988年,中国、日本和尼泊尔三国组成联合登山队,三国联合登山队员从南、北两坡成功跨越珠峰,完成了世界登山史上的一项创举。这是1988年5月31日,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中方登顶队员(自左至右)次仁多吉、仁青平措、大次仁、李致新胜利归来,受到首都人民热烈欢迎。新华社发 

    (回放)1988年4月15日晨,白色的云雾在山峦间萦绕。在珠峰北侧7028米营地坚持两天两夜的中国队员次仁多吉、加拉、洛则,背上氧气瓶和食品箱向上攀登。为入选突击队,他们想一天之内赶到8300米的高度,显示自己的实力。下午14时10分,他们一鼓作气登到目的地,5个小时后安全返回。汉族大学生李致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上午,经过5个半小时的行军,也登达了8300米高度。

    齐米和加措两位像铁打的藏族小伙,在大风、严寒、疲劳和死神面前从未掉过眼泪,却因未能入选突击队,在众人面前伤心地哭了。

    5月5日8时43分,北侧的次仁多吉、日本队员山田升和尼泊尔队员昂·拉克巴离开突击营地向主峰冲击,经过4小时的顽强搏斗,次仁多吉终于第一个登上峰顶,并在顶峰等待、停留99分钟,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北侧中方队员李致新也于14时20分成为本次活动的第四名胜利者。

    15时53分,从南侧突击营地出发的中方队员大次仁、尼方队员安格·普巴和另一名中方队员仁青平措也相继登上了顶峰。随后,3名日本电视摄影记者也上来了。至此,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终于在地球之巅会合了,实现了南北双跨珠穆朗玛峰的伟大壮举,在世界登山史上留下辉煌的印记。

    (点评)梦想创造神奇。提出北上南下、南上北下双跨世界最高峰的梦想需要勇气和灵感,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则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超凡的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精神,新一代中国登山人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也难以实现这种高难度的登山壮举,双跨珠峰的经典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四、(感人瞬间之四)“走在前面的边巴扎西突然听到身后的声音不对,还没等他回头,就见大齐米同拉巴从身边滚下去……一直滚出了40多米,他们才停下来。他们发现,三人离一个很深的裂缝只有不到4米了!边巴扎西从雪里滚出来,一瞬间似乎看到了刚满周岁的小儿子。”

    ――摘自新华社记者1992年11月3日发回的《南峰有灵亦为你歌》。

    (背景)为纪念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两国高层共同倡议发起攀登南迦巴瓦峰的活动,这是中日联合登山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为纪念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两国高层共同倡议发起攀登南迦巴瓦峰活动,这是中日联合登山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是1992年10月30日12时零9分,中日联合登山队A组队员胜利登上南迦巴瓦峰,藏族队员边巴扎西激动地把国旗举在南迦巴瓦上空。新华社发 

    (回放)1991年秋,中日联合登山队突击到海拔7460米处,攀登流雪槽的时候,走在最前面的次仁多吉突然发现流雪下来了。情况危急,他坚定地站在原地,面向上方顶住,以让后面的队友陆续下撤。次仁多吉感到雪一股股地顶到自己身上,越积越厚,甚至已经开始从他的肩上漫过,但他不能动,否则后面的队友非常危险。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次仁多吉还是一动不动,整整一个小时。

    等队友们撤到安全地带,喊他下撤时,他的脚已全然没有了知觉,后来也因此截掉了右脚脚趾。

    1992年秋,次仁多吉再次出现在南迦巴瓦。“我不甘心,我一定要登上南迦巴瓦峰,”次仁多吉说。

    10月6日中午,南峰海拔6280米处发生大流雪,边巴扎西、大齐米、拉巴被埋在雪里,所幸的是他们很快爬了出来,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10月30日,A组6名队员正式从海拔7650米处的突击营地冲顶。这是队员们连续第八天艰苦的登山活动。两小时后,他们在顶峰下遇到一条大裂缝。尽管前面就是顶峰,但由于没有主绳,中日队员只能相互保护,在陡峭的冰坡上缓慢行动,攀登很困难。

    12时9分,电台里突然传出加布略带嘶哑的惊喜呼声:“我们到顶了!我们到顶了!”南迦巴瓦这座处女峰顶,首次映现了11名中日登山勇士的身影和飘扬在蓝天白雪之间的两国国旗。

    (点评)南迦巴瓦峰气候多变、山体陡峭,号称全球攀登难度最高的山。在日本队员大西宏遇难后,两国队员不畏艰险,合作登顶成功。攀登南迦巴瓦峰,才知道死神一直如影相随,但仍一次次把生的希望留给队友。中国登山人,拥有最高贵的灵魂,最无私的品格。 五、(感人瞬间之五)“车子已经启动,已被亲友抱回家的小拉姆还是哭喊着跑了出来,抱住爸爸不松手。仁那紧紧地抱起女儿亲了又亲,泪水打湿了拉姆的小脸蛋。”

    ――摘自新华社记者1999年4月20日发回的《夫妻携手登珠峰》

    (背景)1999年5月,西藏登山探险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并在顶峰上成功点燃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这次活动创造了多项登山纪录。

    1999年5月,西藏登山探险队攀登珠穆朗玛峰,并成功点燃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在登山队中,32岁的仁那和29岁的吉吉是夫妻,两人于5月27日同时登上顶峰,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这是仁那(右)和吉吉站在珠峰顶上共同展开国旗。新华社发 

    (回放)4月20日,以西藏14座高峰探险队为主体的“圣火采集队”就要离开拉萨了,数十名队员家属在欢送亲人远征,紧抱女儿的仁那和妻子吉吉引人注目。吉吉文静地依偎在丈夫身边,脸上洋溢着甜甜的微笑,多年来,他们第一次携手攀登同一座山峰。女儿拉姆央金才4岁多,抱着爸爸的脖子不肯松手。

    道不完的别离,诉不尽的牵挂。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勇士即将启程。年轻的吉吉早早就钻进了越野车,害怕听到女儿那令人心碎的哭声。

    5月27日,当登到离顶峰只有20米左右时,仁那停住脚步,拉着吉吉的手一起登上顶峰。仁那、吉吉成为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西藏登山队队长桑珠当时与仁那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们是不是同时到达顶峰的?”

    “是!”

    “拥抱了吗?”

    “拥抱了!”

    “亲了吗?”

    “亲了!”

    吉吉说:“终于到顶峰了,我一屁股坐在雪坡上,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想哭。”

    上午10时,吉吉和桂桑一道,迎着朝阳,高擎金黄色的火炬,伸向聚光器,攀登队长次仁多吉庄严地聚光点燃火炬。淡红色的火苗顶着阵风,在银白的世界之巅顽强地跳动。

    下山的时候,吉吉速度有点慢。仁那问她能不能快点,她说要慢点下,“要活着回去见女儿”。

    (点评)泪水,是生命乐曲中最真切、最震撼的音符。登山的人都知道,每一次出征,几乎就是生离死别。但为了把难舍的泪水、苦别的泪水化作重逢的泪水、胜利的泪水,中国登山人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