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武警交通四支队养护保通川藏线支援西部大开发

2014-03-13 20:29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网拉萨7月15日电 题:天路丰碑——武警交通四支队养护保通川藏线支援西部大开发记事

    舒春平、齐明宇、张东波

    武警交通四支队担负养护保通川藏公路竹巴笼至东久桥路800公里“咽喉”路段14年来,基本实现全年畅通,沿线5个县经济快速增长。官兵抢救遇险群众近2万人,12名官兵英勇牺牲,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把无字丰碑镌刻在川藏线上。

    川藏公路以险著称,尤其是竹巴笼至东久桥路段,横跨4大水系、6座高山、9大险段,被专家称为世界公路灾、病害“百科全书”。为确保“生命线”畅通,1996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交通四支队在川藏线安营扎寨。

    “世代恩人,舍生救生”,这个落款为“川藏线全体乘客”的锦旗,和支队荣誉室里其他300多面锦旗,共同诉说着官兵们一次次战斗、一个个感人故事。

    2008年8月27日下午,暴雨形成的泥石流把迫龙乡向西2公里道路冲断,一辆载有40多名乘客的大客车陷入泥中,情况十分危急。时任中队长的韩安钢带领15名官兵火速抢险救援。

    当时,天色昏暗,暴雨如注。“我根本不敢踩油门,一旦刹不住车很有可能坠入悬崖。”操作机手曹龙平回忆。

    官兵们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里,终于抢在天黑前打通一条便道,用钢丝绳把受困客车拉到安全地段。
 突然,受江水浸泡的路基瞬间垮塌,韩安钢和战士孙宏俊被摔下15米高的路基。经过紧急抢救,两人性命保住了,但韩安钢头皮被撕开,缝了11针;孙宏俊两根肋骨断裂,腰椎断裂。

    14年来,为了把川藏线打造成“平安大道”,官兵们在路两边设立400多个警示牌,先后出动兵力3.6万余人次、机车1.17万台次,参加抢险5280余次,修理、救助抛锚和被困车辆近1.5万台次,抢救遇险群众近2万人,把“咽喉”路段路基平均拓宽1.8米,创下连续14年冬季无断通的纪录。

    保畅通就是保民生。官兵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生命线”,甚至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

    2008年3月1日,海拔5000多米的脚巴山路段发生多处塌方,石头不时从山顶滚落,山脚下就是暗流汹涌的澜沧江水。

    “先疏通放行!”带领官兵赶来的二中队指导员袁耀武,观察现场后果断作出决定。他指挥装载机快速清理塌方体,20分钟后,乱石堆上开凿出一条简易便道,受阻车辆开始通行。

    突然,狂风大作,山石随风“轰隆隆”滚下。

    “赶紧撤!”袁耀武大喊。
  这时,一块巨石击中装载机,将站在机器左侧踏板指挥的袁耀武,重重地甩向了路基下的乱石堆上。入伍11年、参加200多次抢险战斗、100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这一次却没能醒来,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保畅通就是保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官兵们以“队帮村、排帮组、班帮户”的形式,开展“送温暖到户、送科技进村、送知识进校”的“三送”活动。

    古乡县在当地有着“蜂蜜之乡”的美誉。5年前,当地政府想发展这个品牌,但苦于山路崎岖没有合适的厂址而搁浅。七中队官兵得知后,利用3个双休日,出动挖掘机、推土机将11亩高低不平的山地推平轧实。现在,“古乡牌”原生态蜂蜜由过去手工作坊10元一斤卖到精致包装60元一斤,全乡人均收入增长了2000元。

    二中队驻地如美镇地处澜沧江峡谷,官兵们在村里铺设了3000多米的灌渠,手把手帮村民种水稻,“如美”大米以无污染畅销各地,成为群众致富的“金蛋蛋”;三中队官兵用双手、铁锹、钢钎施工,帮助左贡县来达村建起一座水库,全村300亩青稞因干旱减产甚至绝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近年来,支队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兵力1000多人次,对沿线12个乡村扶贫帮困,培训种植养殖、产品加工等致富能手190余名,当地涌现出8个文明村镇和25户小康示范户。支队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