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低碳生态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2014-03-13 20:28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低碳生态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自治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系列报道之四

    绿色中的南迦巴瓦、峡谷中的雅鲁藏布、林海中的德木遗址、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西藏鲁朗五寨生态旅游景区,于2009年举办了景区试营业仪式。这是自治区在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又一大手笔,更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尝试。

      资料图片:2008年7月24日,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运营。新华社记者 叶辉 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此,我区的主要景区景点大力实施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成效显著。低碳旅游正成为我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推动我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新闻媒体推介会上,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说。

    制定措施为生态旅游保驾护航

    早在2003年,我区旅游部门、环保部门就曾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如何加强旅游生态保护工作。此次会议最终明确了旅游区内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旅游开发建设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同时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有效管理。旅游景区开发者必须严格执行景区旅游发展规划,承担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文化遗存和自然风貌的责任。

资料图片:2009年11月14日,几位游客在西藏山南羊卓雍措游玩。新华社记者 文涛 摄

    据了解,像这样的专门会议每年都在召开,目的显而易见,我区各级政府与旅游、环保等相关部门为实现旅游与环境和谐共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生态,将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落实到发展旅游业的各个环节。

    我区旅游部门在旅游开发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式管理旅游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明确各种环境保护措施,规范建设施工行为,明确规定旅游区内的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必须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实现达标排放和科学处置,努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点)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据了解,我区旅游景区(点)在开发旅游资源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按照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思路,根据自然保护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开发建设区的不同情况,禁止在相应景区(点)周围采石、采矿、挖沙、开荒、狩猎和采伐林木等。此外,各景区(点)还加强对垃圾的收集清运工作,有效提升旅游景区(点)环境质量,维护了我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鲁朗林海五寨旅游景区,为了减少游客踩踏造成对草地的破坏,我们修建了‘游步道’,这种用当地石子铺成的人行道,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洛次介绍。

     资料图片:西藏林芝鲁朗镇的巴桑阿妈牵着自家的马带领游客观光(2007年10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 摄

    廖礼生告诉记者,我区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通过在重点景区景点建垃圾箱、垃圾处理场所,安装节能灯以及在主要旅游沿线修建旅游厕所、垃圾回收设施,在旅游车辆上设置环保垃圾箱,配备电瓶车、观光旅游车等具体措施,使我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有效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据介绍,截至目前,在我区旅游东西两大环线上,已建成30个旅游环保厕所,在珠峰等旅游景区还建设了移动式旅游环保厕所。

    另据了解,我区从2006年开始,在全区饭店(宾馆)行业开展了创建绿色环保饭店活动,要求各饭店(宾馆)不断加强能源管理,节约用水用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各星级饭店还采用设置提示卡方式,让游客认识到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的重要性。

    就我区低碳旅游发展路子,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表示,正在制订的《十二五西藏旅游规划》将更加注重低碳旅游,以发展低碳旅游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生态旅游、低碳旅游发展得更好。同时在逐步执行和推广绿色景区规划设计标准、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等国际、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景区容量规模、景区配套设施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要求。

    低碳旅游成致富新“引擎”

    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更是打造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客观要求。作为一个因旅游立区、以旅游兴区的地区来说,西藏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发展”的大背景下,正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走低碳旅游之路。

资料图片:西藏巴松措生态旅游区(2009年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自治区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代远告诉记者,环保与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要跟环境相协调,把环境变美,经济才能持续发展,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近些年来,我区一直坚持走绿色、生态、环保的发展道路,目前已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在这一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区各级政府、旅游部门及旅游企业时刻认识到: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走低碳旅游之路。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方能使西藏走上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以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在接受采访时说,各级政府牢固树立了抓旅游就是抓发展、抓旅游就是抓开放、抓旅游就是抓和谐的思想,从政策、资金、信贷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各级旅游部门加快研究制定低碳旅游标准和行业准入标准,同时,引入低碳旅游考核指标对各旅游景区和涉旅企业及从业人员进行考核与管理。激励旅行社加快推行低碳旅游方式,积极引导乡村休闲游、体验游、自助游。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交通运输设施积极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逐步用电动车取代核心景区的燃油车,加大对景区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回收与处理。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使我区的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成效显著。作为我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基本上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区旅游饭店、旅馆大幅增加,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数量得到提高,截至去年底,全区已有各类星级宾馆(饭店)145家,旅行社81家,各语种导游人员1648名;农家乐、家庭旅馆、休闲度假村等低碳环保的乡村旅游业得到大力扶持和快速发展,仅去年全区有4.2万名农牧民参与了旅游接待服务,实现收入2.6亿元,1万多户农牧民家庭受益,旅游业也因此成为了农牧民群众和城镇居民致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