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20:27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让所有农牧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是西藏自治区坚持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目前无论是在城镇附近,还是在峡谷深山、牧区草原,西藏农牧民都能通过政府提供的多种文化服务形式来感受世界、丰富精神、改善生活。
“‘村村通’真是广电工人用血汗拼出来的!”在西藏最高寒的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村民尕夏说起当年的“村村通”施工仍不禁赞叹。在雪域高原实施“村村通”,施工困难且代价高昂。全区广电系统艰苦奋战6年,投入资金近1.8亿元,探索出多种站型、多种手段、多种覆盖方式的建设方案,建起了7300多座广播收转站、电视单收站、小型村级有线电视站等5种不同类型的机站,终于在5年前实现了全区所有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目前已开通藏语、康巴语电视广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实现了当天译播。藏语新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藏语译制片的收视率更是高达90%以上。目前全区广电系统正在上千个人口在150人以上的自然村开展"村村通"工程,将广播电视覆盖到所有农牧民。
西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5年来,已累计投入近1. 7亿元,建起了64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81座乡镇综合文化站、300多座行政村文化室。建起了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和44座县支分中心,初步形成了地、县、乡、村四级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今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实现全区覆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不仅给广大农牧民带来了多种文化享受,还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各县、乡文化中心开展了多种农牧业适用技术和电脑技术培训,培训3千余人次,发放《肉牛、肉羊养殖技术》等各种科教光盘数百张,为近8万农牧民提供了他们需要的技术资料。
如今,无论是在村庄还是牧民的一聚居点,农牧民看一场电影已不是一件难事。全区已有近500个乡镇电影放映队。“十一五”期间,国家拨款为西藏购买了100多辆流动放映车,自治区电影公司也出资100万元为各地放映队购买了60辆双力轻卡拖拉机,结束了农村放映队人背马驮的历史。什么时候在哪个村放了哪部电影,都要有村民签字、乡长盖章,拿着这张监督卡放映员才能领到工资。多跑多放才能多领工资,这就是农牧区电影放映的“西藏模式”。为了将更多的新片译成藏文,国家和自治区共拨出近900万元专款,为区电影公司配备了专门的译制设备。目前农村放映队80%已是数字放映设备。
“有了农家书屋,我这个塑料大棚收入一年比一年好。”米林县南伊乡村民洛桑介绍他的种菜技术从何而来。近3年来,西藏已建立了近700个农家书屋。西藏农家书屋建设“以藏文为主,以普及通俗为主,以农牧民为主,以实用效益为主”,尽可能地提供农牧民“一看就懂、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优秀出版物。记者在南伊乡农家书屋看到,这里不仅有各类图书,还有最近的《人民日报》藏文版。书屋按自治区文化厅制订的制度进行管理,室内贴有藏汉文阅览制度、出版物目录、备有借阅登记本、配送登记本等。所有书籍都贴有统一的藏汉文名称标识,显得得井井有条。今年中央和西藏地方财政又下拨了2640万元农家书屋建设资金,再建1320个农家书屋,为每个书屋都配备500种以上的各类图书和1500多册的音像资料。年底农家书屋将覆盖西藏所有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