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3 19:41 来源:西藏新闻网 点击:0
一组组数字,写照着党和国家对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
20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投入资金3亿多元,先后实施布达拉宫、大昭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重要文物古迹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安排资金9600万元新建西藏博物馆;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又安排资金3.8亿元对布达拉宫、萨迦寺、扎什伦布寺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实施维修,西藏自治区地方财政同时安排上亿元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
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中央对西藏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达到近14亿元……
最近,记者随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雪域高原,从雅砻河谷到“圣地”拉萨,从拉加里王宫到布达拉宫,在多彩的经幡、转动的经筒、闪烁的油灯、僧众的赞美中,亲身感受到这几十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西藏文物保护事业的巨大成就。
世界遗产,神采焕然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在大昭寺广场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前,游人纷纷合影;在供奉着文成公主带自长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大昭寺主殿内,人流熙攘,信众云集,油灯长明……
“大昭寺‘十一五’重要维修工程就是在这个大殿进行的。”在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前,西藏“十一五”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技术组总监阿旺洛珠指着大殿上方的梁枋介绍,“由于年代久远,主殿多根梁枋朽断。工程中,抽换了三根明间梁枋,更换了两根承重大梁,更换了两根壁画上方梁枋和六十一根椽子木。同时,对藻井木构件进行调整,对壁画和木构件彩画进行了修复等……”
记者抬头仰望,在阿旺洛珠的讲解、指点下仔细辨识着新旧之分、古今之别,用心感受“修旧如旧”的古建维修理念在大昭寺的成功实践。
竹木扶疏,楼榭错落,佛像庄严,壁画精美……投资9千万元、经过大规模本体维修的罗布林卡,以其无以替代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对罗布林卡的维修中,尊重传统,尊重原材料,尊重原工艺的原则得到很好坚持,维修工程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2007年起,自治区又投巨资进行罗布林卡周边环境整治,拆除了罗布林卡内外的广场、商品房、商场、库房等,还原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原貌。”罗布林卡管理处处长尼玛丹增介绍。
2009年8月,历时7年、总投资达3.8亿元的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正式竣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文物保护史上规格最高、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得到了全面、有效保护。
“经过1989年、2002年以来数次大规模维修,作为‘民族建筑艺术典范’的布达拉宫重新焕发了生机。当布达拉宫的建筑安全隐患消除了之后,如今最重要的是她的安全管理,以及文物古籍的保护和管理。”布达拉宫管理处长琼达介绍。
记者一行参观了设在布达拉宫的完善的消防遥控系统及文物安全监控中心,参观了工作人员对卷帙浩繁的文物古籍整理工作,感受布达拉宫有效的管理正全面展开。
“去年布达拉宫的游客达一百万,今年将超过这个数量。我们采取延长开放时间及限时、限人等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因游客剧增对布达拉宫的损害。”琼达说。
“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站在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金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布达拉宫维修成果的评价回响耳畔。
尊重传统,原样重现
“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建筑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保留原构件,保留传统工艺及传统做法;坚持修旧如旧,还历史原貌……”这是“十一五”期间,西藏文物维修保护坚持的重要原则。
拉加里王宫,作为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势力的象征,自13世纪以来,兀立于西藏山南曲松县高高的荒原上。“王宫的保护维修工程自去年9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但最困难的是破损、空鼓壁画的保护维修。”山南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更增加措说。
在一处即将坍塌的墙体上,表现法王祖宗三代造像栩栩如生又岌岌可危地呈现在记者眼前。“这是西藏重要的‘艾支派’壁画的代表。对于这样珍贵的壁画,我们尽量采取保守的办法保护,不盲目采用揭取、粘贴的办法。”更增加措介绍。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承担桑耶寺保护维修项目施工方。“根据施工程序,首先应由专业壁画保护维修单位进行壁画抢救保护维修,我们必须等待壁画保护方案和主体保护维修的方案最终确定后才能动工。” 西藏轩辕文物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桑耶寺维修项目部经理朱永忠说。
朱永忠介绍,高规格的藏族古建的保护维修必须按照藏族传统工艺、传统做法进行。“比如,女儿墙必须用产自西藏当地的边玛草,可以减轻对建筑的压力,又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显示寺院及建筑的规格、身份;各个殿堂地板必须使用藏族的打阿嘎的方式完成,而非现行的浇铸或汉族的夯土方式,每人打一平方米阿嘎土需花费7天功夫。”
采访了解,在拉萨色拉寺保护维修工程进行中,为了尊重藏族文化传统,铺向色拉寺的水磨石板路被叫停,重新换上藏族风格的粗糙的石板路面。
“西藏很多保护维修工程在开工期间,请当地老百姓参加例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西藏民众、信众,对于已经完工的工程都非常满意。”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