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西藏昌都“天保工程”:十年构筑长江上游生态

2014-03-13 19:4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8月18日,记者在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保护“基因库”芒康县内看到,云杉等树种长势良好,山上一片葱葱郁郁,使人顿感心旷神怡。


昌都芒康县红拉山苗圃内培育的针叶树种云杉,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40余万株。摄影:田春艳

  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实施“天保工程”的项目区,地处长江上游的昌都地区贡觉、江达、芒康三县,自1999年1月1日工程启动以来,通过全面管护天然林、禁止商品性采伐木材、封山育林等措施,构筑起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局提供数据显示,十年来天保工程区累计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33万亩,三县森林面积增加3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8.65%提高到39.35%,新增森林覆盖率0.7个百分点。

  “泥石流、洪涝、滑坡在这里很常见,一刮风就是黄沙漫天飞。”红拉山苗圃工作人员次拥对实施天保工程以前的糟糕环境记忆深刻。

  1999年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环保意识,重采轻造,乱砍滥伐,致使芒康县的森林资源和植被一度被破坏的非常严重。

  2000年,我国作出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昌都地区天保工程也全面启动。贡觉、江达、芒康三县全面停止了商品木材的砍伐,关停了林区各类木材加工厂(点),炸毁了通往林区的公路、桥梁,做到了封山、封斧、封锯。

  10年来,昌都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关闭林区木材加工厂18家,木材交易市场3个,坚决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10年累计减少木材消耗1303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森林71万亩。


红拉山苗圃工作人员次拥在云杉培育地里除草。摄影:田春艳

  在公益林建设方面,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7377.6公顷,另外完成植被恢复1065公顷,公益林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增加了林地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天保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建成苗圃基地3个,年育苗达80余万株。

  芒康县林业局副局长阎霞告诉记者,通过十年天保工程的实施,由“伐”到“管”,因高原生态脆弱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了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在芒康县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由过去的300多只,已上升到近700多只,血雉、藏马鸡、岩羊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也逐渐增多。

  “天保工程不仅改善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有效构建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于天保工程实施十年所取得的成果,西藏自治区林业局负责人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