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西藏新闻>

青藏铁路强力释放中国“聚宝盆”资源潜能

2014-03-13 19:34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新华网西宁5月19日电(张春晓 何伟 李少鹏)位于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的青海碱业有限公司正在全力建设二期厂房。2013年厂房建成后,公司的纯碱年产量将增至240万吨,跃居全国前列,其中80%以上将通过青藏铁路销往国内各个省市。

    据青海碱业管委会主任刁祥瑞介绍,除了成品外运,公司每年所需的200万吨原盐,也全部依靠青藏铁路从察尔汗盐湖运到公司厂房。

    青海碱业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内产能最大的纯碱生产企业,也是青藏铁路发挥辐射作用、支撑试验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柴达木盆地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地区大多为盐泽、戈壁等未开发利用地,这里集中了青海省几乎所有的盐湖、煤炭、油气及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其中盐湖资源潜在价值高达16万亿元,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

    坐拥富饶的矿产资源,但过去几十年间,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却一直迟缓。“主要原因是运输条件差。资源储量再高,没有铁路就运不出去,一切等于零。”青藏铁路公司调度指挥所主任张中原说。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省会城市西宁,南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近1000公里,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运营,是当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继被列入首批1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之后,2010年3月国务院批复实施《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将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试验区共有入驻企业383家,包括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集团、西部矿业等67家规模以上企业,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特色生物产业和新能源开发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构成的主导产业框架初步形成。

    张中原告诉记者,近6年来,青藏铁路公司先后为海西州开通62辆和谐型电力机车,每台机车运力4580吨;同时为昆仑碱业、盐湖钾肥等10多家厂矿企业修建专运线,为试验区企业成长、腾飞提供了强力支撑。

    据海西州经济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袁廷运介绍,2011年,海西州通过青藏铁路外运的钾肥、原油、纯碱、焦炭、原盐、煤炭等大宗原材料产品货运量达到2136万吨,占青藏铁路公司全年货运量的56%,连续3年较上年同比增长14%以上,在促进当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上发挥了强大作用。

    袁廷运说,预计今年,全州产品外运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吨,其中通过青藏铁路的运量力争达到2500万吨。

    由于运输成本低廉,青藏铁路成为试验区内越来越多企业的首选。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中告诉记者,从德令哈往西安运碱,公路运输成本是每吨420-430元,而铁路运输成本为每吨205元。

    袁廷运告诉记者,预计到2015年,海西州境内需要通过铁路外运的钾肥、纯碱、金属镁、石油、铅锌等产品品种将达到近百种,总运量将达6000万吨以上。“青藏铁路缩短了柴达木盆地与内地沿海的距离,打开了海西州对外开放的大门”。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格敦铁路、格库铁路、一里坪铁路、北霍布逊铁路等地方铁路项目也将建成,关角隧道贯通并实现西格全线双线电化运营,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的运输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