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品从来都不是自封的,也不单纯是由专家认定的,归根到底是由广大受众所决定的。只有“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才能称之为文化精品,这是一个放之天下皆然的评判标准,在西藏更是如此。
叫座: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在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直通春晚》的直播过程中,由那曲班戈谐钦改编的原生态舞蹈《天湖之舞》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班戈谐钦属藏北牧区传统舞蹈,历史悠久,表演不受场地、时间、人数限制,往往是牧民即兴起舞,直抒胸臆。较之其他地区的舞蹈,男性舞蹈动作更为热情豪放,女性舞蹈动作更为细腻妩媚。2011年6月,谐钦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治区歌舞团编导沙丁告诉记者:“《天湖之舞》是由60位那曲班戈县尼玛乡地地道道的牧民表演的。这种在生活基础上加以提炼的舞蹈动作更加生活化,大家一看就会明白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含义。这个作品的成功来自西藏优秀的群众文化。”
“文化精品是文化的精髓,它能够反映时代的精神,引导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团结并鼓舞人民创造新的生活。”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任淑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精品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在于它能够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为人民群众所欢迎。文化精品要有思想性、艺术性,但它的基础是群众性。”
叫好:变丰富资源为精品
在2013年享誉世界艺坛的卢浮宫国际美术展上,我区画家韩书力的画作《高瞻图》广受好评并获得美术展银奖,这也是我区画家近年来获得的又一个国际重要美术奖项。
《高瞻图》呈现的是一只雄踞玛尼石上的苍鹰,取名“高瞻”,意在表现对西藏乃至整个国家美好前景的瞻望和祝福。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该作品构图简洁,寓意深远,被业界广泛认为是韩氏黑底水墨画的代表作品。据韩书力介绍,他的黑底水墨画作品从西藏唐卡和寺院壁画中得益良多,同时也结合了中原文化的一些代表性元素。“自信地吸收传统文化精华,融会贯通,开阔视野,并创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当前中国艺术获得较高成就的关键。”韩书力说。
韩书力告诉记者:“立足西藏,研究西藏,真正把西藏的文化吃透、消化,是推出大量文化精品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西藏先后开展了许多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西藏丰富的文化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西藏一直是一个不缺文化精品的地方,也是一个能够酝酿和创造文化精品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反复咀嚼西藏的文化精品,从中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总结和研究西藏历史文化精品迭出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创造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精品。”
出彩:全方位提升影响力
“文化精品是地方的、民族的,更是全国的、世界的。”自治区文化厅巡视员沙道训告诉记者,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一个文化产品没有全国的影响、世界的影响是很难成为文化精品的。
近年来,我区文化部门积极实施“西藏文化走出去”战略,借助文化宣传,积极开展中国西藏文化周、“欢乐中国年”、藏学交流、文艺演出、文物展览等活动。先后组团近百个,出访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文化交流活动近200余次,有效提升了西藏文化的影响力。
据了解,近10年来,全区通过大力实施群众文化品牌提升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动演出车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一地一品”格局全面形成,拉萨雪顿节、日喀则珠峰文化艺术节、林芝大峡谷文化旅游节等一批群众性传统文化节庆相继恢复、不断创新,成为地域性群众文化品牌。“一县一品”发展思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芒康县“茶马古道文化艺术节”、措美县“哲古牧人文化旅游节”、错那县“仓央嘉措”情歌节等特色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记者 陈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