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各县新闻>

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勇做科学发展“排头兵”

2014-03-13 14:11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卡若区城关镇通夏村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扩大劳务输出为突破口,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落脚点,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为抓手,不断推出“新举措”,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勇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一是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努力培养致富带头人。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提高通夏村委会的向心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村支书加永尼玛同志带领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审时度势,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层层落实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使通夏村党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组织有目标、党员有干劲、群众有奔头的目标。目前全村共有33名党员、26名团员,通过传、帮、扶、带等举措,培养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带头人18人,85名群众成为科技明白人,建立了党员联系户20户,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是发挥区位优势,促进科学发展。通夏村坚持把产业建设作为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牧业的重要举措,在卡若区委、县府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持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结合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建立完善了优质青稞(藏青320)种植示范基地、奶牛基地、乡村旅游基地等特色产业化建设。目前,通夏村优质青稞示范基地亩产达到了502斤,农业耕作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的现代化农业作业方式; 引进黑白花奶牛20 头,年产优质牛奶1100斤,每年增加收入0.3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奶源基地;立足城郊优势,积极争取旅游部门投入资金,建立藏家乐3户,吸引了大批城镇居民休闲娱乐,2009年实现收入6万元,乡村旅游已成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积极创建载体,推进劳务输出向组织化、规模化转变。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村支部积极争取项目,带领农牧民施工队、建筑公司先后参与了昌都地区大庆项目建设、玉面公路、孜通坝农业综合开发和网围拦建设,承包修建了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为提高农牧民施工队技术含量,经政府多方协调,积极争取资金为通夏村农牧民施工队购买了专用施工机械,目前,全村拥有10辆工程汽车、25台拖拉机、2部装载机、1部挖掘机、1台压路机、8台搅拌机等建筑工程设备。年盈利达到130万元,人均创收约1万元。

四是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化村容村貌。通过在通夏村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现在全村已有85户本地农牧民都住上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富有藏东和地方特色的新民居,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了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新生活,并逐步向小康迈进。在扎实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美化村容村貌。目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已达到“三室齐全、八项配套”要求,全村已经实现“七通”(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邮、通广播电视、通沼气)、“三改”(改厕、改圈、改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近几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村支部带领群众在周边荒山荒坡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植各类林木达33万株。

五是进一步强化农牧民的劳动技能、科学技术培训。在多年的实践中,村支部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农牧业生产、建筑施工、旅游服务,都需要基本的技能、知识。因此,近几年全村加大了劳动技能、科学技术培训,举办了农牧业技术培训5场次,有1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并利用各节庆日期间举办联欢活动时开展农机、农技比赛,如今全村群众均能熟练使用各类农用器械。

六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新发展思路。如今的通夏村,科学发展已成为全村党员、群众的共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村支部、村委会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进一步转变了发展观念,确定了“稳定一产、重点二产、发展三产”的新思路,在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建筑公司为龙头,不断提高群众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积极打造城郊休闲旅游基地,树立精品意识、提升服务档次,努力实现“干群和谐、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村庄净美、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